去年以来,我区从农贸市场适老化改造这一小切口入手,螺蛳壳里做道场,在设施升级、服务优化、政策支持等方面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努力将农贸市场打造为老年友好的“幸福市集”。
在吴门桥南环农贸市场,进出口铺设了轮椅坡道,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和一键报警装置,空闲区域增设了休闲座椅和老花镜……一系列适老化改造,让老年居民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放心、更舒心。“带着囡囡一起买菜,有了这个坡道,推车省力多了”“和老姐妹一起买菜,买好还能坐下来歇歇脚聊聊天,不要太开心”谈到近来菜场里的适老化改造,老人们纷纷点赞。
对老年人而言,到农贸市场买菜是生活里不可替代的环节。我区着眼农贸市场这一自带“流量”的生活场景,通过服务设施的“微更新”“微改造”,将“适老化”融入购物环境,打造老年友好农贸市场。在硬件改造和设施配套上,创新打造“老年人服务室”,并根据老年人需求,设置了手机充电、开水站、血压仪、温度计、放大镜、便民药箱等便利设施,还增设了AED设备、一键呼叫等“救命神器”。
在新开业的三香农贸市场,“代烧菜”服务点成为了当仁不让的“网红”摊位,不仅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,更吸引了不少老年居民尝鲜。家住银桥新村的李阿姨是“代烧菜”厨师的忠实“粉丝”,提到代烧菜服务,阿姨拎着自己的饭盒说:“我来这里主要是让大厨烧条鱼,我自己不会烧,这个代烧菜味道好,价格也实惠!”如今,越来越多的代买、代烧、代送等服务走进我区农贸市场,为老年居民提供更加多元的为老服务。
雨伞借用、整钞换零、代叫网约车……在推动农贸市场适老化改造中,我区将老年友好同全龄友好深度融合,并在有条件的农贸市场中,增设餐饮代加工、轮椅助行无障碍等服务,举办修鞋、理发等便民活动,让传统菜场升起热闹烟火气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为了让老年友好农贸市场的人情味更足、烟火气更旺,我区制定了《老年友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方案》,坚持“小而美、惠而实”的原则,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,聚力打造让老年人幸福感“爆棚”的农贸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