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玉景湾花园2号门进入小区,绿底红字的“骑手地图”导览牌格外醒目。25幢楼栋被红色标识精准标注,儿童乐园、议事厅等公共区域一目了然。一位美团外卖骑手驻足查看,手指在地图上快速划过:“以前来这送餐得绕七八分钟,现在照着地图,一两分钟就能找到楼。”
如今,这份标明点位的“骑手地图”已在辖区19个小区铺开,成为白洋湾街道打造“幸福港湾”的缩影之一。白洋湾街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“海棠红·幸福里”建设,因地制宜推动实施“幸福港湾”计划:通过“幸福触手及”“幸福人人议”“幸福你来点”三大行动,打造幸福空间、搭建议事平台、提升服务实效,提升百姓幸福指数。
一张骑手地图:双向奔赴更暖心
玉景湾花园是白洋湾街道管辖体量最大的商品房小区,有3993户居民,楼栋分布较为复杂,周边餐饮业密集。“导航显示已到达,实际却要绕行七八分钟。”玉景湾社区党务工作者李芹清晰记得,在此前走访过程中,不少骑手反馈“找楼难”。为此,社区在人流密集的2号门、3号门等入口分设导览牌,快递柜、垃圾房等设施,以不同符号标注。
一份“幸福地图”承载着人文关怀与温情,在社区迅速蔓延开来。李芹指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右侧空地介绍,社区党支部还将在此打造骑手户外休息空间,为骑手配备桌椅、清凉物资、风扇等基础休息纳凉设施。“我们已经打造了室内骑手驿站,但户外空间更自在随性,他们跑单累了,可以在这短暂休憩中缓解工作疲惫。”社区还计划通过骑手开放日活动,及时收集、满足骑手需求。
将心比心,以心换“新”,骑手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。富强社区党委以“骑手地图”为依托,发起“小哥顺路探视,老人安心居家”活动。“社区对我们很好,我们也想为社区做点事。”饿了么骑手王志刚主动报名该活动。作为富强新苑31幢的住户,他同时也成为了小区独居老人的“顺路探视员”。
包括王志刚在内,富强社区通过比对配送数据,筛选出8名居住在本小区的骑手,在征得老人同意后,将结对信息手写在社区公告栏。社区工作人员杜依婷介绍,“以56幢为例,这幢楼有5户独居老人,每天中午大概有3批骑手经过,社区牵线让结对骑手在送餐途中每次顺路敲个门,完成‘三看’——看门窗、看垃圾、看灯光。”4月以来,8名骑手日均触发探视服务20余次。家住23幢独居老人杜全英十分感慨:“孩子们在外地,但每天都有骑手顺道关心,心里踏实。”
这种“双向奔赴”的温情,真正让白洋湾成为“幸福港湾”。此外,街道还整合养老、医疗等各类资源绘制27处小区“幸福地图”,并盘活2527平方米闲置空间,改造为理发亭、读书角等服务场所,为居民打造更多“幸福触手及”空间。
一场楼栋见面会:排忧解难更有力
近期,在白洋湾街道的各个小区里,一场场特别的会议——“楼栋见面会”正火热开展。
来到虎池苑9幢的楼道共享空间内,二十余位居民坐在长椅上,楼道长张海霞的笔记本上记着8条待办事项,涉及安全窗维修、电梯维保、楼道清理等。社区书记、物业经理与街道业务负责人现场办公,经90分钟讨论当场给出各事项的优化方案。散会时,居民们还一同商议好:“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三点,楼栋议事会准时开张。”
4公里外的路南苑9幢的“楼栋见面会”正上演暖心一幕。路南社区党委书记王蕾向大家解释,之前在走访时了解到三楼有一户听力障碍的独居老人不慎摔倒,存在腿脚不便的情况。话音刚落,居民张先生便响应道:“我家有之前摔伤时用过的轮椅,可以拿给老人用!”其他居民也纷纷建言献策,还共同拟定“红心关爱项目”计划,内容涵盖为独居老人安装声光门铃、在楼道增设助老扶手等。
像虎池苑、路南苑这样的动迁安置小区,白洋湾街道共有14个,占街道内小区总数约74%,服务对象上既有动迁居民,也有占比不断上升的新市民群体,基层治理的诉求更加复杂多元。为此,社区变“居民上门反映问题”为“主动深入居民群体”,让噪声纠纷、占道堆放的关键小事“不出楼栋”就能快速解决。
虎池苑社区工作人员陈丹燕介绍,线下有楼栋见面会,线上每幢楼还建有“幸福家园微网群”,让小事解决“不过夜”。对于治理“硬骨头”,则在“社情民意联系日”上联动多部门专项推进。此前,针对沿街商铺步道地砖破损的问题,社区召集市政、物业、商户等共同协商制定具体的修缮方案,对破损步道地砖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,目前已经在走采购流程,逐步修复中。
紧扣多方共治,白洋湾街道形成“幸福人人议”局面。依托搭建的“小区党组织+物业企业+物管会(业委会)+居民党员代表”四方协同治理平台,去年以来,街道各小区党组织全年累计开展协商议事378场,统筹实施小游园打造、便民充电桩增设等“家门口”的微改造、微更新超50项。
一辆微型巴士:半径延伸更便民
上午11点,从白洋湾公园地铁口出来,一辆写着9052路的粉色微型公交慢慢停下,车身“蘇暖暖”主题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“现在去地铁站换乘可太方便了”“接送孩子又方便又安全”……陆续下车的居民们对这趟微型公交赞不绝口。
这是苏州首条“入驻式”社区巴士,与传统的公交巴士不同,巴士专为社区居民“量身打造”,在体积上,考虑到了社区窄路多,因而设计得比传统巴士小,站点也是根据社区居民出行的习惯而设计的。巴士全长4.1公里,以彤云嘉卉小区为首末站,途经机电城、科技产业园、虎丘实验小学、白洋湾公园等10余个站点,且每隔20至25分钟错峰发车,居民乘坐一趟车即可完成通勤、购物、休闲、接送孩子等日常需求,相当于是居民的“社区生活服务专车”。
社区巴士的落地,离不开白洋湾街道“幸福你来点”行动。“当时,新建好的彤云嘉卉小区刚刚过了集中装修期,部分老百姓已经住进去,但没有直通该小区门口的车次,最近的站台将近700米。”领秀金品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荣说,在一次社情民意联系日中,有居民反映,对于老年人、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,这样出行十分不便,辖区的上班族也提出希望能开通一条支持快速换乘地铁的公交线路。
在多轮深入研讨、实地勘察、民意调研后,社区积极与街道、公交公司等对接,去年底形成初步方案,于清明节假期前开始试运行。9052路在规划上饱含着为民服务的初心:新建小区装修期刚过,公交站也同步落成。首末站站点还设置了苏州首个公交管家社区服务点,提供意见收集、定制出行、出行规划等服务,未来还将推出洗车养车、家政预约、快递代收、送餐送菜等便民项目。
“公交线路的优化,就是一句话‘老百姓想去哪儿,我们就往哪去开’。出行问题解决了,才可以做更多延伸性服务。”王荣介绍,社区通过公交管家社区服务点收集到了一批新需求,比如增设菜场站点、延长晚班时长等,这些需求将纳入下一轮线路优化方案。
通过“幸福你来点”活动,白洋湾街道形成6大类146项需求清单,依托日照中心等阵地,提供共享食堂、理疗等20多项服务,联合共建单位打造43个服务点位,开展乐龄学堂、青年夜校等活动400余场。
摘自2025年4月25日《新华日报》 作者 秦建茹